海风裹着咸味钻进鼻腔时,我正盯着取景器里那个倔强的扇贝。模特小渔的裙摆被吹成绽放的蓝莲花,她却像被钉在礁石上的美人鱼,机械地重复着”腿要打开多少度”的疑问。突然想起道具老师傅的话:”贝壳要鲜活,得等潮水漫过脚踝的瞬间”。
那天我们差点错过涨潮。当浪花突然漫上脚背时,小渔惊呼着提起裙角,双腿自然分开保持平衡。阳光恰好穿透云层,在她腿间投下贝壳形状的光斑——那个画面至今烙在我视网膜上。原来所谓”腿打开一点”,不过是让肢体替我们捕捉自然的馈赠。
记得拍《人鱼泪》主题时,道具组准备了三十斤真扇贝。当它们哗啦啦铺满浅滩,我忽然发现贝壳开合的角度竟与人体曲线惊人相似。试着让小渔侧卧在贝群中,膝盖微屈的弧度刚好承接住浪花的吻。快门响起的刹那,她耳畔的珍珠发饰折射出七彩光晕,像极了童话里正在施展魔法的海巫。
有人觉得这类姿势太具暗示性,我倒觉得是想象力在作祟。去年漫展遇到个新人coser,死活不肯尝试坐姿拍摄。直到给她看那张”贝壳王座”的成片——裙裾铺展如软体动物的虹管,小腿线条顺着贝壳纹路延伸,整个人仿佛正在从深海苏醒的精灵。她瞪圆眼睛惊叹:”原来动态平衡可以这么美!”
要说秘诀,不过是把道具当活物对待。有次暴雨突袭外景地,湿透的纱裙意外贴合肌肤曲线。我让小渔倚着礁石抬腿抵住岩缝,潮湿的布料立刻勾勒出扇贝肌理般的褶皱。雨滴砸在贝壳上的脆响,混合着她发梢滴落的水声,竟比晴天的片子多了三分灵气。
最近迷上延时摄影,发现潮汐进退就像大海在呼吸。当模特的肢体随着浪涌节奏舒展,那些刻意摆出的角度突然就有了生命力。终于明白老师傅说的”等潮水漫过脚踝”——最好的姿势从不是拗出来的,而是自然发生时,我们恰好按下了快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