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到朋友圈那条”400块拍3小时cos正片”的广告时,我正对着镜子调整假发上的蝴蝶结。金属发饰硌得指尖发疼,突然就想:这个价格,真能还原我心中那个在樱花树下执伞的蝴蝶精吗?
你猜怎么着?上周陪闺蜜真去试了把”微信特惠套餐”。推开工作室玻璃门的瞬间,混合着定型喷雾和热熔胶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。摄影师小哥哥脖子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发网,活像挂着勋章的战士——后来才知道,他同时盯着三个造型师的进度。
妆娘手里的刷子像是被施了魔法,闺蜜原本圆润的脸型在阴影勾勒下竟有了漫画女主般的棱角。但当我瞥见角落里堆着的公用假发时,突然理解为什么套餐价能压到这么低。那些发丝纠缠得像被暴风雨摧残过的蛛网,幸好我们自备了造型毛。
拍摄现场简直像开启了三倍速模式。摄影师不断重复着”很好!再来一张”的咒语,反光板在助理手里舞成银色的蝶。三小时倒计时结束的提示音响起时,我数了数手机里的原片——整整387张,可真正能用的,大概只有最初那半小时拍的37张。
说真的,这种套餐就像开盲盒。你可能遇见刚入行但充满灵气的新人摄影师,也可能碰上赶场子的流水线作业。记得查看客片时别光盯着精修图,那些未修饰的raw格式才是照妖镜。上次见到有人把青行灯拍成饿死鬼,修图师愣是花了双倍时间才救回来。
现在每次听到”超高性价比”的宣传,我都会摸摸缝在cos服内衬的姓名标。廉价套餐就像舞台上的干冰,看着仙气飘飘,凑近了才发现连鞋跟都陷在雾气里。要是真想留下能刻进记忆的二次元形象,或许该给光影魔法多留点发酵的时间?